知識問答

動物醫學

會!。豬流行性感冒(Swine influenza)是一種急性高度傳染性豬呼吸系統疾病,由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症狀呈現突然發病、咳嗽、呼吸困難、發燒、虛脫及快速復原等為特徵,病程很短,感染後迅速產生呼吸系統病變,除有些併發症外,病變修復亦快,若併發嚴重肺炎會導致豬隻死亡。豬流行性感冒除了是養豬場中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可造成相當大的經濟損失之外,近年來也經常與其他多種致病原混合感染引起豬呼吸道疾病複合症(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 PRDC),使得疾病診斷及防疫控制工作更加困難 作者:蔡敬屏
是!因為豬是流行性感冒病毒的重要宿主及保毒動物之一,對豬型、禽型及人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皆具感受性,某些類型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可在人類與豬群之間相互傳播。最著名的病例為1976年1月美國紐澤西州迪克斯堡軍事訓練基地發生首次豬流感病毒在人類之間傳播感染的確定疫情,因而引發美國政府對四千五百多萬民眾施打豬流感病毒疫苗,以防1918年人類全球性大流行的歷史重演。 作者:蔡敬屏
會!豬隻已知可經由實驗接種或自然接觸等方式感染禽流感病毒。日本學者吉田宏等人(Kida et al., 1994)曾以38株不同亞型的低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實驗性接種豬隻,發現有29株包含H1至H13亞型的禽流感病毒可成功感染,且自鼻腔排毒及誘發血清抗體反應。至於自然接觸感染的病例,則已知曾從豬隻身上分離培養到的禽流感病毒亞型,包括禽鳥型(Avian-like) H1N1、Avian-like H3N2、H1N3、H3N3、H4N6、H9N2等。2003年初荷蘭、比利時及德國曾發現豬隻血清中具有H7N7禽流感抗體。2004至2006年間在越南、中國及印尼等地豬隻身上發現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的證據。 作者:蔡敬屏
已知可自然感染豬隻的流感病毒有A型及C型兩種。A型病毒中主要流行的亞型有古典豬型(Classical swine) H1N1、禽鳥型(Avian-like) H1N1與似人型(Human-like) H3N2,而近年來基因重組產生之H1N2亞型病毒已在許多主要養豬國家流行蔓延(日本,1978;法國,1987及1988;英國,1994;比利時,1999;美國,1999;韓國及中國等),包括臺灣(1999)。偶發的亞型則有Avian-like H3N2 (日本,1978)、H1N7及H3N1 (英國,1990年代早期)、H9N2 (香港,1998)、H4N6 (加拿大,1999)、H3N3 (加拿大,2003)等。C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則見於日本發表的少數豬隻病例報告。 作者:蔡敬屏
是!1996至1997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州進行的調查(Olsen et al., 2002),2000年從墨西哥馬雅人採集的115份血清進行流感抗體調查(Ayora-Talavera et al., 2005),2002至2004年期間對美國愛荷華州的111位農夫、97位肉品處理人員、65位獸醫師及79位一般民眾進行的流感抗體調查(Myers et al., 2006),以及2004年11月至2005年3月期間美國愛荷華州的49名養豬工人及79名一般民眾調查豬流感病毒抗體分佈情形(Ramirez et al., 2006),皆指出經常與豬隻密切接觸的人員具有抗體的陽性率顯著高於一般民眾! 作者:蔡敬屏
發生豬流行性感冒疫情的豬場,首先應隔離發病豬至獨立豬舍,尤其應遠離年幼豬隻,並同時給予抗生素治療,以避免二次性細菌感染等併發症。個別豬舍豬隻統進統出是阻斷豬流行性感冒傳播的重要管理措施,而疫苗注射是防止豬流行性感冒重覆發生的有效方法,在歐美及日本等主要養豬國家已列入例行防疫措施之一,且有多種商業化疫苗可供選購,不過臺灣地區尚未核准使用疫苗防治。飼養管理上,日夜溫差急遽變化的季節應加強豬舍溫度調控與通風品質,而飼養管理工作人員若出現疑似流行性感冒症狀時應避免進入豬舍工作,並勿混養雞、鴨、鵝等家禽及防止野鳥與候鳥等侵入豬場。 作者:蔡敬屏
自1998年7月起,臺灣養豬科學研究所(2001年9月起改名為臺灣動物科技研究所)開始執行長期廣泛性豬流行性感冒監測計畫。截至2006年9月底止,已從73個流行性感冒確定病例中分離得到132株A型流感病毒。經亞型鑑定發現分屬4種病毒,除了前人已報告的H1N1及H3N2等兩種亞型之外,更首度證實H1N2及H3N1等兩種新興亞型病毒變異株亦存在於臺灣豬群,但至今仍未發現任何禽流感病毒。 作者:蔡敬屏
豬隻呼吸道上皮組織同時具有豐富的禽型SAα2,3Gal linkage及人型SAα2,6Gal linkage兩種型式的病毒接受器(Receptor) (Ito et al., 1998),且亦發現禽型流感病毒感染豬隻後,經過連續繁殖複製及病毒基因逐漸突變,細胞受器親和性可由喜好SAα2,3Gal linkage轉變成SAα2,6Gal linkage (Matrosovich et al., 2000)。因此豬隻可成為促使禽流感病毒適應(Adaptation)人類型細胞受器鍵結特性的中間宿主,且作為流行性感冒病毒基因發生重排組 (Reassortment)的生物載體(Mixing Vessels)之一,進而媒介新型病毒變異株出現,與人類爆發流行性感冒大流行密切相關。 作者:蔡敬屏
A型流感病毒至今已發現16種HA抗原亞型(H1-H16)及9種NA抗原亞型(N1-N9)(Fouchier et al., 2005)。所有目前已知存在之103種亞型組合的A型流感病毒皆可於水禽類發現(Kaleta et al., 2005)。A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多種動物發生流行性感冒病症,包括人、豬、馬、大多數禽類及許多哺乳動物等。流行性感冒病毒侵犯人類及哺乳動物,以呼吸道局部感染為主,而禽類遭受低病原性(Low pathogenic)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侵襲,則常無症狀或造成輕微的腸道感染症狀居多,但是高病原性(High pathogenic)病毒株可造成全身性感染,引發嚴重病害及極高的死亡率,舊稱為雞瘟(Fowl plague) (Alexander and Brown, 2000)。 作者:蔡敬屏
豬隻向來被認為是促使流行性感冒病毒基因發生重排組(Reassortment)的生物載體(Mixing Vessels)之一,因而可能是傳播禽類流行性感冒病毒基因進入人類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媒介,與人類爆發流行性感冒大流行密切相關。並且,豬隻具備同時受人類、禽類或豬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導致新型病毒變異株出現而傳播給人類的分子基礎以及感染特性,再加上人類本身亦可能具有相似的特性,日本的流感研究團隊即曾提出4種全球大流行性流感病毒產生的可能方式(Ito et al., 1998):(1)經豬進行基因重排組(Reassortment in pigs),(2)經豬進行漸變適應(Adaptation in pigs),(3)經人進行基因重排組(Reassortment in humans),(4)經人進行漸變適應(Adaptation in humans)。 作者:蔡敬屏
SPF為specific pathogen free的縮寫,中文翻譯為「無特定病原」,符合此定義的豬稱為SPF豬。由於SPF動物大多應用於科學試驗,為使對實驗結果的可能干擾減低到最少,必須將影響動物體生理狀況之內外病原以人為方式清除,將動物飼養在遠離病原之隔離動物房中,並以例行性檢驗監測動物微生物感染狀態,使動物維持無特定病原狀態。 無特定病原豬所需具備之「無特定病原」種類,由農委會訂定之,目前我國SPF豬所清除(也就是不得感染或帶原)之特定病原為口蹄疫、豬瘟、萎縮性鼻炎、黴漿菌肺炎、假性狂犬病、放線桿菌肺炎、豬赤痢與疥癬等八種疾病。 作者:楊程堯 博士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認證無特定病原 (SPF) 豬場,制定「無特定病原(SPF)豬場認證查核作業要點」,依據該要點第二條,申請SPF豬場認證需備妥申請書、畜牧場登記證書(需設置獸醫師或特約獸醫師)及相關文件提出申請。 申請時須向財團法人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動科所)提出,由動科所進行審查及認證作業。 作者:楊程堯 博士
歷年來有2個豬場申請通過SPF豬場認證,截至目前為止(2008年9月),持續符合豬場管制措施與疾病監控之SPF豬場僅剩1場,該場為位於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中之SPF豬場。 作者:楊程堯 博士
由於動科所SPF豬場中生產之SPF豬隻,全數提供國內試驗研究單位進行動物試驗,試驗後之豬隻或屠體依各單位管制措施銷毀,因此目前在市面上供消費者食用之商用豬並無SPF豬。 作者:楊程堯 博士
目前我國對於SPF豬之認定是須由經過認證之SPF豬場所生產之豬隻,因此雖然您的豬隻可能沒有這些病原,但由於您的豬場未經過審核與認證,因此不能宣稱這些豬隻是SPF豬。 作者:楊程堯 博士
我國SPF豬場經過審核與認證之後,將由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頒發SPF豬場證書。依據「無特定病原(SPF)豬場認證查核作業要點」第十三條,合格SPF 豬場之飼養管理與疾病監控需定期管理,並配合提供樣品以供相關檢查,未依本要點執行之SPF豬場,則取消其認證合格證書。第九條規定SPF豬場每三個月需進行現場檢查、血清學檢查與屠宰場檢查。 由於初期本所頒發之證書並無標明證書期限,未能顯示該證書是否還在有效期限內。因此因應該要點第九條之規定,持續通過SPF技術小組審核之SPF豬場,頒發新版SPF豬場證書,期限為半年,並在證書上註明有效期限。 作者:楊程堯 博士
依據「無特定病原(SPF)豬場認證查核作業要點」,農業委員會授權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審查與認證SPF豬場,如果貴公司使用之豬皮原料來自SPF豬場,由SPF豬場之證明文件即可得知該豬隻為SPF豬,此豬皮來源可視為來自SPF豬隻。但如果豬皮來自其他豬場,但檢測不到上述8種病原微生物,仍不可宣稱該豬皮為SPF。 目前本所僅獲授權對豬場審核通過後給予SPF認證,並無針對豬隻本體或來自豬隻之原料給予認證。如需針對豬隻產品進行病原微生物檢驗,可洽詢本所各檢測實驗室。 作者:楊程堯 博士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展,許多原來應用在研究上的方法,也漸漸應用在臨床診斷上。此種應用核酸、蛋白質等細胞內巨分子作為診斷工具所建立的方法可統稱為分子診斷技術。目前應用於分子診斷之分子生物學技術項目繁多,大略而言可包含核酸雜合技術、限制酶片段長度多樣性分析(RFLP)、聚合酶鏈反應(PCR) 等。在臨床上可應用於遺傳性疾病檢測、腫瘤診斷、感染性病原偵測、突變基因判定等。 作者:楊程堯 博士
PCR在臨床診斷之應用廣泛,可以用來診斷先天性基因異常、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寄生蟲等)、腫瘤基因等。其優點是快速,敏感度高,特別是對於不易判定或需要類症鑑別的項目比較有此需求。 在病原微生物鑑定上,特別是培養期比較長的病毒,培養分離與鑑定至少需時1-3週,利用PCR檢測技術檢測或鑑定則相對快速,快者在收件後數小時即可完成檢測,一般在2-3日內即可完成反應。此外,PCR檢測結果也可提供病原分離之參考。 由於分子診斷技術具有快速鑑定的特性,因此在許多重大傳染病已經將此類方法列入檢測標準之中,例如近來肆虐東南亞地區之家禽流行性感冒(禽流感),在美國國家獸醫診斷實驗室(National Veterinary Services Laboratories;NVSL)的檢驗標準中,除了傳統之病毒分離、抗體檢測等鑑定方法之外,分子診斷技術也列入其中,直接檢測H5N1亞型。 本所已建立多種PCR診斷技術,包含豬流感病毒、假性狂犬病病毒、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豬環狀病毒第二型、豬小病毒、弓蟲、新城病毒、傳染性華氏囊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傳染性喉頭氣管病毒、禽痘病毒與家禽霍亂巴斯德桿菌等項目,可隨時提供檢測服務。 作者:楊程堯 博士
PCR分子診斷技術在微生物檢測是屬於傳統檢測方法之輔助方法,並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病原分離的檢測方法,因為PCR方法檢測到的是病原核酸,無法判定這核酸是屬於活的微生物、死的微生物、自動物體外機械性攜帶的微生物或因注射疫苗的微生物。因此可藉由PCR分子診斷技術之快速與敏感性,先行篩選可能之微生物種類,提供作為病原分離之參考,另外對於不易判定或需要類症鑑別病原,可藉由PCR分子診斷技術進行快速鑑別。 作者:楊程堯 博士
家禽運送至屠宰場後,會經屠檢人員依批次進行屠前檢查。其目的在於只接收健康、無化學或藥物殘留,並能夠成為消費者食用的健全產品動物才能屠宰。接著,會在屠後檢查站進行逐隻的屠體與內臟檢查,經檢查合格的產品才能貼上防檢局的檢查合格章。 作者:陳世平 / 孫豫芬
豬隻經拍賣後運送至屠宰場繫留欄休息,屠檢人員會在此進行豬隻動態與靜態的屠前檢查,檢查合格的豬隻才能開始進行屠宰。屠後檢查則包括屠體、內臟與淋巴結的檢查,經檢查合格的產品才能貼上防檢局的檢查合格章。 作者:陳世平 / 孫豫芬
好氧性總生菌總數可用來評估屠宰產品的品質、安全性及衛生操作是否良好;大腸桿菌主要棲息在人畜的腸道內,所以可做為屠宰流程的糞便污染指標;大腸桿菌群則可藉各種途徑污染屠宰場的設備、環境、人員及其他屠體或肉製品,可做為環境衛生管理上的污染指標菌。 作者:陳世平 / 孫豫芬
由於國情及飲食習慣的差異,國內的主要豬肉消費是以溫體肉為主。因此豬隻的屠宰時間主要在凌晨,以供應傳統市場的販售;而歐美國家則以消費冷藏肉為主,家畜經正常作業時間的屠宰後經冷藏與分切,並在超市或賣場冷藏櫃販售給消費者。 作者:陳世平 / 孫豫芬
家畜屠宰場有約65場,家禽屠宰場目前已有30幾場。為因應土雞的屠宰量增加,目前家禽的屠宰場次仍在持續擴增當中。 作者:陳世平 / 孫豫芬
家畜屠宰場主要仍是以豬隻的屠宰為主,僅在十幾場的肉品市場有附設牛線或羊線的屠宰設備。家禽則以肉雞與土雞屠宰場較多,其次為鴨隻及少數的鵝隻屠宰場,同時亦有少數幾家有雞隻及鴨隻屠宰線。 作者:陳世平 / 孫豫芬
法規規範的致昏方法包括化學法(二氧化碳)、機械法(螺絲釘撞擊或槍擊)及電力法(電流),目前國內豬隻與家禽屠宰場仍是以電流致昏最常使用,但祭禮用的畜禽則僅不受這些方法限制。 作者:陳世平 / 孫豫芬
寄生蟲類如豬旋毛蟲、囊蟲症及住肉胞子蟲等,細菌類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O157;H7、彎曲桿菌、李斯特菌等。由於國人對肉類的食用方法多為燉或滷,因此造成食物中毒的比率不會像歐美高,但應注意烹飪過程中的交叉污染。 作者:陳世平 / 孫豫芬
屠宰場較常見的全部廢棄包括弊死豬、放血不全、黃疸、嚴重豬丹毒感染及其他屠檢人員判定有系統性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以及有化學物質殘留或其他法規公告需全部廢棄時,屠檢人員會依相關規定進行判定與處置。 作者:陳世平 / 孫豫芬
包括屠宰衛生相關人員的訓練、屠體微生物的監控與調查、屠宰衛生檢查技術及屠宰相關設備的技術支援與輔導,以及充實屠宰衛生檢查相關參考資料及設備等。 作者:陳世平 / 孫豫芬
在未採取停打疫苗前,需依照政府指示施打合法的疫苗。對於人員以及車輛以禁止進出場區為原則。否則必需嚴格管理,尤其人員需更換衣物,車輛需以高壓噴灑式消毒以降低風險。 作者:陳啟銘 博士
如果只針對口蹄疫,檸檬酸1:500倍稀釋是各國公認有效可殺死口蹄疫病毒的配方之一。其他各國公認的商用消毒劑有衛可,百喜等。 作者:陳啟銘 博士
消毒劑的有效與否與其組成化學成份有密切關係。現代的消毒劑,一般而言會將各種消毒化學藥劑截長補短,並經過測試証明有效。銷售的配方會註明適用的疾病種類。因此,使用消毒劑時需留意其組成,以及適用症,對於使用時能否能對症下藥會很有幫助。 作者:陳啟銘 博士
由於我國尚未對消毒劑進行消毒效力檢定,也就是以廠商宣稱的有效稀釋倍數進行實驗室檢測。因此,目前唯一的區分方法只能由其配方的成分來分析其可能的有效殺病原光譜。 作者:陳啟銘 博士
有取得製照許可證的消毒劑共80種(國產)。進口銷售許可的有37種。 作者:陳啟銘 博士
一般而言取得製造許可證的消毒劑約有三成是碘劑 (如優碘)為皮膚外傷手術前後的消毒。剩下的有80%為四級胺為唯一成分或主成分的消毒劑。進口銷售許可的消毒劑約有27%是碘劑 (如優碘)為皮膚外傷手術前後的消毒。剩下的有50%為四級胺為唯一成分或主成分的消毒劑。 作者:陳啟銘 博士
目前消毒劑尚無管制,因此不需要獸醫許可即可購買。 作者:陳啟銘 博士
原則上,消毒的目的在於管制風險最高的地方。例如人員、車輛出入口。豬舍的消毒,一般為空舍時進行全面性清洗與消毒。在養時的消毒,基本上空氣消毒是有被證明有效,動物的消毒只有在母豬進產房前才有效果。 作者:陳啟銘 博士
新的觀念認為消毒劑輪流使用會導致藥物管理以及使用上的困擾,對於防疫沒有正面的幫助,因此在下列前提下使用消毒極不需要輪流使用。 • 多種成份調製 • 殺滅病原涵蓋多數微生物 • 通過認證許可 作者:陳啟銘 博士
國外消毒是依疫情來決定,如果是在非疾病爆發時期,以許可消毒劑的一般使用稀釋倍數使用。若有疫情,如口蹄疫則必須以許可使用於口蹄疫的消毒劑在官方許可的稀釋倍數下使用。 作者:陳啟銘 博士
哨兵豬的應用在於監測、警戒或檢測豬場或實驗豬舍等場所有無病原污染時使用,可將感受性豬隻(無感染病原或無欲偵測抗原之抗體力價的豬隻)置入待測之場所飼養一段時間後就地觀察或移至清淨豬舍,並觀察及檢測是否有臨床症狀或抗體陽轉的反應。 作者:陳世平 / 李明昌
對囗蹄疫病毒所具感受性的僅為偶蹄類動物,該病毒並不會使人致病。 作者:陳世平 / 李明昌
該檢測目的主要是用於監測動物接受口蹄疫疫苗注射後,於血中所激發產生可中和口蹄疫病毒抗體之力價(即對抗病毒之能力),亦可用於評估疫苗施打動物後之免疫成效,並可間接評估疫苗之品質。目前台灣為OIE列名之「使用口蹄疫疫苗的非疫國」,雖然國內進行之口蹄疫撲滅計劃目前已將進入全面停打疫苗階段,未來中和抗體力價檢測仍可應用於監測疫苗停打後動物之血清中和抗體消長情形。 作者:陳世平 / 李明昌
該檢測目的主要是用於檢測及評估動物是否遭受口蹄疫病毒的感染。動物 一但受到感染,病毒將會於動物體內進行複製增殖,過程中會有病毒非結構性蛋白的產生。因此,感染動物之免疫系統會對其產生抗體,故而偵測其抗體之存在與否,可用以評估動物是否受到感染。 作者:陳世平 / 李明昌
所謂移行抗體就是母畜將具有抵抗疾病的抗體,經由初乳傳給仔畜,而使仔畜具有抵抗疾病的能力。移行抗體的功能在於若抗體力價若高,則可以保護仔畜,但若抗體力價低,其對仔畜的保護能力也會跟著下降。此外,移行抗體因會干擾仔畜的疫苗免疫,故進行仔畜免疫前,應充分了解其移行抗體力價的高低,以擬定適當的免疫計劃。 作者:陳世平 / 李明昌
疫苗在使用上,應注意下列各點: 1. 應使用經國家檢定合格之疫苗。 2. 需依製造廠商(說明書)指示方法進行保存及使用,使用前應充分混合及搖勻,並觀察疫苗有無變質。 3. 應使用已消毒(清潔)之注射工具來進行疫苗注射,並施打適當的注射部位。 4. 對於已開封使用之疫苗,儘量不要留到下次在使用,如有剩餘,若價格不高,應予廢棄。 5. 為提高免疫效力,應定期施行補強注射。 6. 對於免疫後之成效,應定期追蹤,以擬定合適的免疫計劃。 作者:陳世平 / 李明昌
牛流行熱是由桿病毒科 (Rabdoviridae) 之病毒所引起,是由節肢動物媒介的急性非接觸性之傳染病,受感染牛隻經過 3-8 日的潛伏期後呈短暫的高熱 (40-42℃)、精神沉鬱、呼吸急促、四肢僵硬及跛足等症狀,進而造成產乳量下降或死亡,懷孕母牛因發熱而較嚴重者,則發生流死產的情形。 作者:陳世平 / 李明昌
目前所採用的診斷方法有: 1. 病材之牛流行熱病毒分離與培養:即病毒分離之診斷以接種細胞形成細胞病變 (CPE) 的上清液,或是以小老鼠腦內接種後的腦乳劑上清液進行電子顯微鏡檢查有無病毒顆粒。病材的分離往往須經過 2 至 3 次繼代才會顯現病毒增殖的病變。 2. 血清學診斷:牛流行熱的血清學診斷方法以中和試驗為主,將牛隻發病時的血清採集後,經過 10 至 15 天再採集發病牛隻血清,進行中和試驗檢查,以中和抗體力價升高4倍以上判定為牛隻感染牛流行熱。 3. 病理學診斷:牛流行熱感染之牛集病理學變化,主要在肺臟呈明顯之肺氣腫變化,在急性期感染過的牛隻於耐過後可在四肢有關節炎的病理變化。 至於確診依據,目前本病的診斷依據仍是以病牛的病毒分離為主,尤其牛隻在呈現體溫上升時的病毒分離率較高。而發生牛群的中和抗體反應以及檢體之核酸偵測也可為診斷依據。 作者:陳世平 / 李明昌
正常動物體,並不會產生壞的普利昂蛋白異構體。但透過吃下感染狂牛症之牛肉,人體或健康牛隻吸收了壞的普利昂蛋白,壞的普利昂蛋白開始在動物體內將正常的普利昂蛋白轉化,最後產生大量的壞普利昂蛋白而導致發病。已知透過此種方式(食因性)染病的動物有牛、羊及人類等,是一種跨物種(人畜共通)的傳染病。 作者:陳世平 / 李明昌
本實驗室以病理學為基礎,提供包括1. 常規組織切片,組織經脫水以石臘包埋後切成薄片,脫臘後以H&E染色,以供組織病理形態學判定或診斷;2. 特殊染色,以各種化學染色作為輔助組織或病理學診斷的工具,分析不同組織或病原等;3.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利用免疫學的原理和技術,偵測組織中的抗原,可區分腫瘤組織的發生源,或病原等;4. 組織病理學診斷,分析及判定病因、腫瘤種類、良惡性、是否轉移等,以作為臨床診療之依據。 作者:邱慧英
針對小動物外科病理檢體包括由外科手術、內視鏡、針刺切片或細針抽取方式取得之組織檢體,切取後應立即放在標本瓶中,以10%中性福馬林固定,固定液的量應為檢體體積的7~10倍,液面需完全覆蓋檢體,標本瓶應妥善包裝,選用可密封,不易破裂或滲漏的廣口瓶 (請勿使用小瓶口的藥瓶裝運檢體),避免運送中固定液溢出,並以常溫運送。 作者:邱慧英
樣本若未能立即固定於10%中性福馬林固定液中送檢,應暫時保存於4℃冰箱中冷藏,防止組織細胞產生死後變化,並避免將樣本冷凍,導致細胞中水份結成冰晶影響判讀。由於福馬林穿透組織約每小時1㎜厚度,若病材大於1公分以上應以每0.5~1㎝做一平行切面,以利固定。若無福馬林固定液時可暫時利用70-95%的酒精代替,但是酒精穿透力差,固定效果不如福馬林好,因此,除了抹片檢體之外,請盡量避免使用。 作者:邱慧英
送檢的病材應盡量完整,並包含病材邊緣較正常的部位或較深層的部分,若為疑似腫瘤檢體,病灶區周邊是否具有良好的包被,腫瘤栓子是否已侵入淋巴/血管或周邊組織等可做為患畜存活預後判定的重要依據,若病材採樣不當,送檢的樣材太小或是切下來的地方皆是壞死區域或炎症反應區,將導致無法辨識病變特徵,因此,提供完整的外科切除樣本,可做為手術是否已將腫瘤部位切除乾淨、是否轉移與罹患何種腫瘤等判定依據。另外,在切除或處理病材時,不能壓擠送檢組織,因其會造成組織結構改變等人為干擾,而影響及造成判讀上的困難。 作者:邱慧英
外科病理樣材送檢時應附上詳細的病歷基本資料,包括臨床編號、動物種別、年齡、性別、病史、臨床症狀、初步診斷、病變(如腫塊)位置、結構、大小、形狀及顏色等(請參考本所外科送檢單,填寫時應盡量完整)。同一患畜切除檢體多於一件時,需分別標明檢體取得部位。檢體送出前,請確認標本瓶上是否已貼標籤、檢體是否完全浸泡在固定液中、外科送檢單資料是否填寫齊全。 作者:邱慧英
羊痘是由Capripoxvirus引起山羊與綿羊的病毒性傳染病,目前歸類為『甲類』必需通報的惡性傳染疾病,特徵是臉及身體其他無毛區域出現皮膚痘瘡。嚴重的全身型,病變甚至出現在呼吸道、消化道及內臟器官,死亡率可高達50~80%。溫和型的死亡率較低,約5~10%,羊痘流行於大部分盛產綿羊與山羊的國家,包括非洲、亞洲與歐洲。病毒的傳播靠直接與病畜或間接與污染器械接觸,蒼蠅也可能傳播本病。一旦疾病爆發於清淨地區,所有病畜與污染物必須立刻撲殺與清除。 作者:邱慧英
Q熱是由伯納特科克斯氏體(Coxiella burnetii)感染所引起之人畜共通傳染病。通常存在於尿液、糞便、乳汁和家畜的胎衣,經動物排出體外污染土壤,可存活數月,並可藉由空氣微粒攜帶傳播。反芻獸感染時除了流產以外,偶爾會出現輕微發熱、支氣管肺炎及粉紅眼等,病原對乳房及胎盤具有高度親和性,因此會經由子宮排出物、胎盤、糞便和乳汁散佈病原。人感染主要發生於獸醫師或與家畜有關的工作人員,經由吸入含有病原之飛沫或塵埃而感染,人感染本病大多數皆無明顯臨床症狀,或引起突發3~6天之弛張熱、畏寒、嚴重頭痛、咳嗽、間質性肺炎、胸痛、反胃、肌肉痛,有時出現脾臟及肝臟壓痛等,並會產生肉芽腫性肝炎、肺炎、心肌炎、心內膜炎等,吸入的病原在肺臟增殖,並侵入血流而循環於所有臟器中。 作者:邱慧英
結核病是一種古老且廣為流行於世界各地,並侵害動物及人類健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在西元前四千年古代埃及木乃伊中即曾發現結核病病灶,十九世紀前結核病廣泛流行,又稱之為白色黑死病,至1882年Koch首次於組織切片中發現結核桿菌並發展出分枝桿菌之染色技術,直至1950年代早期有數種引起人類疾病的非典型分枝桿菌被陸續分離出來。一般稱人及牛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 bovis)為典型分枝桿菌(typical mycobacteria),其它為非典型分枝桿菌(atypical mycobacteria)。台灣地區於民國45年起即對本省乳牛進行結核病檢驗,並撲殺陽性牛隻。 作者:邱慧英
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是一種感染多種動物,包括人類的疾病。病原是由免疫學上不同血清型的鉤端螺旋體(leptospiral serovars)所引起。感染常藉由皮膚、結膜或黏膜與接觸污染尿液或食物產生。如果帶原動物引入非疫區,病原很快即在畜群中散播,症狀可能從不明顯到嚴重都有。動物或人感染時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或產生包括發熱、黃膽、血紅素尿、腎衰竭、不孕症、流產及死亡等。耐過急性感染期,鉤端螺旋體常會藏在腎臟或生殖器官,然後由尿中排出大量病原,長達數月或數年之久。在水中可存在相當長時間,因此它可以藉水傳播本病。 作者:邱慧英
狂犬病是由棒狀病毒科(Rhabdoviridae)的狂犬病毒屬(Lyssavirus)病毒所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也是重要的人畜共通傳染病(Zoonosis),幾乎感染所有的溫血動物,包括人、犬、貓、牛、羊、馬、野生動物及小白鼠等,死亡率幾近100%。感染的人與動物臨床上出現神經症狀,組織病理學上,在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及脊髓出現非化膿性腦膜腦炎及神經元細胞質內有嗜酸性奈格利小體(Negri body)。自然感染病例潛伏期長短差異大,大部分為1週到1年,平均1~2個月。而多數犬在感染後21~80天內發病,但是潛伏期可以很短或更長;發病後約5~7天死亡。 作者:邱慧英
2006年中國大陸蔓延著一種引起豬隻高熱、呼吸困難、發病猝死或母豬漏胎的病毒性疫病,導致豬隻大量的死亡,後來證實此種致死率極高,造成該疫情的真兇,應該被稱為「豬藍耳病」或「豬生殖及呼吸系統症候群」(PRRS)的畜類傳染病。 作者:廖朝暐 博士
種叫做「豬生殖及呼吸系統症候群」(PRRS)的疾病幾乎已經傳遍中國全境,33個省市自治區中有25個報告了疫情。此病在歐美各國多年來已經是一種難於防治的疾病。 作者:廖朝暐 博士
2003年美國農業部投下三億美金研究PRRSV疾病,證實這個疾病不是傳統獸醫足以解開的難題,其防疫的技術也不是一般傳統疫苗技術可以解決的。最近經過了深入的研究,發現到PRRSV導致的豬隻免疫障礙症,可能會導致如人類AIDS的免疫缺乏症。目前疫苗有減緩該傳染嚴重爆發之效果,而疫苗種類有兩類: • 活毒疫苗,過去國外已證實活毒疫苗會發生突變後,導致保護力失效情形。因此在疫情爆發時固然可以壓制田間強毒株爆發疫情,但是使用過半年至一年往往會讓豬場疫情更加嚴重,因此有些外國報導並不建議使用活毒疫苗 • 死毒疫苗,可使用於母豬之免疫,在肉豬上防疫效果較差,而且價格非常昂貴每劑銷售價40~70元。 作者:廖朝暐 博士
豬黴漿菌肺炎大多是一種複合性感染症,但是大多是豬黴漿菌(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M.hyo)感染引起,亦稱豬地方流行性肺炎,是全世界養豬業者都必須面對的一種豬場消耗性疾病。豬黴漿菌肺炎一般為慢性發病,臨床表現咳嗽和氣喘,患病動物體溫食欲變化不明顯,剖檢可見肺臟心葉、中間葉和尖葉有融合性支氣管炎變化。 作者:廖朝暐 博士
一般而言豬黴漿菌不活化疫苗是控制豬黴漿菌肺炎的有效手段。 作者:廖朝暐 博士
豬肺炎黴漿菌的免疫原性弱,因此豬隻對於豬黴漿菌肺炎疫苗的免疫反應,有賴於疫苗佐劑的激發。不同的疫苗由於佐劑及配方不同,在田間的效力以及對於免疫豬的誘導免疫保護力也存在很大差異性。 作者:廖朝暐 博士
黴漿菌疫苗的劑型配方應該具有較強的緩釋作用機制,讓免疫系統長期接觸抗原。在配方上應該添加免疫增強劑,調節仔豬免疫系統功能。疫苗株應該採用免疫原性高的豬黴漿菌菌苗。最近已經有水膠劑型上市,該劑型可以減低鋁膠或油劑的副反應,並且可以避免因為環狀病毒病感染後豬隻接受疫苗注射所衍生的過敏反應。 作者:廖朝暐 博士
根據 邱明堂博士(2004)在台灣獸醫學雜誌的報告摘要指出,自91年1月至92年5月針對台灣地區75個豬場,311個病例進行檢體採集並以組織病理學檢查、聚合酶鏈鎖反應、反轉錄聚合酶鏈鎖反應、病毒分離及細菌分離等技術診斷第二型豬環狀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及其他病原之感染狀況。在所有收集的病例中,肺臟呈現肺炎病灶且檢出一種以上病原的比率高達95.2%,感染PCV2者共有214例(68.8%),受感染的豬場共有69場(92%)。其中北部、中部、南部及東部的豬場感染PCV2的比率分別為85.7%、100%、83.3%及100%,而豬隻的PCV2感染率則分別為68%、78.8%、62.9%及45.5%。PCV2混合其他細菌、黴漿菌或病毒感染的比率高達95.3%,其中以混合感染黴漿菌的比率最高,達69.6%,其次為巴氏桿菌(51.9%)。 作者:廖朝暐 博士
過去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2003)報導中指出,豬隻感染環狀病毒尚無治療方法市面上尚無可控制的疫苗,因此豬環狀病毒的防治只能從適當的飼養管理方法著手,包括阻斷疾病傳播、提高豬隻免疫力及降低病原濃度三大原則。 作者:廖朝暐 博士
台灣一年豬隻屠宰數量約為900萬頭上下,以豬每頭100公斤計算,5公噸病死豬肉約50頭,僅佔屠宰量18萬分之一,而且一般病死豬肉大都顏色有問題或味道不佳,一般大都用於加工製品,市場上販賣經過認證的豬肉非常安全。 作者:林俊宏 博士
一般市場購買的肉品上面有許多生菌,放在冰箱只能減緩微生物的繁殖,故如果放在冷藏室只能保存2-3天,如果放在冷凍庫則可存放較長的時間。 作者:林俊宏 博士
微生物一般無法以肉眼見到,看起來乾淨的肉不見得乾淨。由於美國每年因為肉品微生物污染造成人醫療損失最高可達1600億台幣,所以早在1982年就開始推動肉品衛生應以微生物檢驗取代傳統的肉眼檢查方法。國內於2000年開始推動肉品微生物檢驗,以確保國人的健康。 作者:林俊宏 博士
肉品微生物可分為一般性微生物及致病性微生物。一般性微生物指的是生菌、腸桿菌群等。致病性微生物則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莢膜梭菌、彎曲菌、李斯特菌、沙門氏菌、O157型大腸桿菌等,一般性微生物通常不影響人的健康,只會影響肉品的保存期限,但致病性微生物則可能對人體產生傷害。 作者:林俊宏 博士
一般爬蟲類身上常帶有許多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原,故美國早在1975年就已經立法限制烏龜的販賣,歐盟也在1998年跟進。許多的病原菌如沙門氏菌、彎曲菌、耶爾辛氏菌等在烏龜都不會引起明顯的症狀,一旦感染人後輕則下痢,嚴重可引發敗血症。 作者:林俊宏 博士
可請獸醫師將死亡豬隻或生病豬隻安樂死後剖檢,檢查可能發生病變臟器,將臟器或檢體以冷藏快遞運送到實驗室,即可協助檢驗病原,如有需要可進行抗藥性試驗協助用藥的選擇。 作者:林俊宏 博士
動物生病後,針對其身上所分離的細菌可能為其致病菌,可是抗生素的種類如此多種,獸醫師要使用哪一種抗生素難以抉擇,所以將含固定濃度的抗生素藥片放在培養的致病菌中,如果會產生抑制圈則表示此抗生素可以抑制或殺死致病菌,如果無法產生抑制圈則表示這個抗生素對致病菌無效,如此可以提供獸醫師使用藥物治療時的參考。 作者:林俊宏 博士
MIC是最小抑菌濃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的縮寫,一般細菌抗藥性試驗是採用含抗生素的藥片進行,所含抗生素濃度為固定。但MIC則是採用連續稀釋的方式來如512、128、64、32、16、8、4、2 ug等濃度來測定其最小的抑菌濃度。例如用30 ug的Amoxicillin藥片只能知道細菌對30 ug這個濃度是否具有抗藥性,但使用MIC則可以知道只要4ug的Amoxicillin就可以抑制細菌生長。 作者:林俊宏 博士
購買市售的疫苗應該注意運送時是否保存於4℃,購買回到農場後應該以冰箱的冷藏室儲放,不可放置於冷凍庫。 作者:林俊宏 博士
會,一般疫苗瓶上都會有建議的使用方式,最好按照其建議使用來能達成疫苗的效果。死毒疫苗一般需要施打最少兩次,且兩次的間隔最好不超過1個月,活毒疫苗則僅需施打一次就可達到效果,但施打時須注意是否有停藥期。 作者:林俊宏 博士
當人類處於睡眠狀態時,呼吸停止10秒或更久時稱之呼吸停止症,ㄧ晚可能會發生百餘次。而糖尿病患發生此疾病的機率是平常人的兩倍。若您有打鼾、睡整晚但覺得累、高血壓,可諮詢醫生是否有此疾病。 作者:揚啟裕 博士
有糖尿病的患者將會增加甲狀腺疾病的機率。一般人罹患甲狀腺疾病機率為6%,而糖尿病患為10%。一般而言Type 1糖尿病患應每年檢查有無甲狀腺問題,而Type 2糖尿病患者至少五年需檢查一次。 作者:揚啟裕 博士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應小於100 mg/dL,若超過100 to 125 mg/dL時有可能為糖尿病前期或稱為空腹血糖異常,此時建議儘速前往醫院讓醫師做進一部的檢查。當被診斷出糖尿病前期後,將有很大的機率變成糖尿病患,此時應改變生活型態,如增加運動、健康飲食、減重,並配合醫院糖尿病衛教延緩糖尿病的發生。 作者:揚啟裕 博士
(1) 健康飲食: 新鮮蔬果、瘦肉及全麥製品; (2) 增加運動: 前往住家商店買東西時以走路代替開車、選擇走樓梯而不搭電梯,另外若您有其它運動計畫時須與您的醫師討論後才實施。 (3) 監控血糖: 常常監控血糖將有助於控制糖尿病。飯前血糖值: 80 to 120 mg/dL; 睡前血糖值: 100 to 140 mg/dL。 (4) 按時服藥。 作者:揚啟裕 博士
(1) 發炎期: 2-5天,血管收縮、血小板聚集、吞噬作用產生、進行凝血機制。 (2) 增生期: 2天至3星期,纖維母細胞與膠原組織作用形成肉芽,新的血管產生並且傷口開始收縮,表皮新生現象產生。 (3) 重塑期: 3星期至2年,新膠原組織行程以恢復傷口張力,結痂部分的強度只有原來組織的80%。 作者:揚啟裕 博士
周邊血管病變與神經病變為兩大主要原因。痛覺喪失讓病患不自覺傷口逐漸惡化而引發細菌感染,導致傷口不易癒合。下肢所需承受的壓力較大且血管病變後許多生長物質、細胞分裂及膠原合成物質皆無法送達而延緩傷口癒合。 作者:揚啟裕 博士
傷口在適當濕潤環境中癒合速率比乾燥時快,原因為傷口上的液體含生長因子及營養物質可協助傷口癒合,另外上皮細胞移行增生的速度較快,亦能加速癒合。 作者:揚啟裕 博士
指懷孕期間血糖升高之糖尿病症,一般發生於懷孕26-28星期,有明顯巨渴、多尿及疲倦症狀,一般在生產後會恢復正常。此病症並不會影響到胎兒健康狀況。一般而言,習慣性熬夜、有type 2糖尿病家族史、前次懷孕時有出現妊娠期糖尿病及高齡產婦有較高風險。 作者:揚啟裕 博士
Type 2糖尿病原因之一為胰臟細胞中細胞分泌胰島素不足所致。實驗指出若將小鼠膽固醇提高將會使細胞釋放胰島素之功能紊亂。科學家發現一種轉運蛋白為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 (ABCA1),其角色為調節細胞內膽固醇之平衡與影響細胞分泌胰島素。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誘發小鼠其ABCA1後,發現雖然胰島素敏感度正常,但胰島素分泌減少且對葡萄糖耐受性減弱,成為Type 2糖尿病小鼠。 作者:揚啟裕 博士
乳酸堆積於細胞內造成酸中毒現象一直被認為造成肌肉疲勞的原因,但於生理溫度下,此原因對肌肉收縮甚小。在無氧代謝狀況下,肌酸磷酸水解成肌酸與無機磷酸鹽,其中當無機磷酸鹽濃度增加時,抑制了肌肉收縮而造成疲勞現象。 作者:揚啟裕 博士